
1897年8月10日工程配资,霍夫曼成功合成了稳定的乙酰水杨酸,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阿司匹林。阿司匹林一诞生,很快就进入了临床试验,并显示出在治疗关节炎方面的出色效果,它也成为了解热和止痛的最佳药物。
但谁也没想到,就在霍夫曼合成了阿司匹林后的11天,他再次震惊了世界——这次,他发明了海洛因。
早在古代,苏美尔人便在石板上记录了使用柳树叶来缓解疼痛的经验,而古埃及的医生也知道,柳树叶可以用来治疗炎症。1763年,英国医生为了缓解疟疾患者的头痛,想到使用柳树皮入药。他将柳树皮研磨成颗粒,加入清水中,给病人服用,结果发现病人的头痛有所缓解。1874年,苏格兰医生利用柳树皮成功地缓解了风湿患者的疼痛和浮肿,并开始研究柳树皮中的有效成分,从中分离出了水杨苷,并制作出了水杨酸钠。
展开剩余82%水杨酸钠具有退热、止痛和消炎的效果,一直用于治疗热病、风湿病和痛风等疾病。1792年,学者詹姆斯就曾对柳树皮进行了研究,尽管没有取得更多的突破,但柳树皮的药用价值已经开始被认知并进入了各大药房。
1897年,霍夫曼在德国拜耳公司工作时,他的父亲正患有严重的风湿病。那时,水杨酸是治疗风湿最好的药物,但它副作用极大,因为酸性过强,容易刺激口腔和胃部,引起胃痛。霍夫曼所在的拜耳公司,最初以染料制造为主,后来为了转型,开始寻找新的研究方向,最终将目标锁定在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上。
在此研究过程中,霍夫曼发现如果在水杨酸中加入乙酰基,就能制造出乙酰水杨酸。乙酰水杨酸不仅具有水杨酸的同样功效,而且副作用要小得多。随后,拜耳公司为此申请了专利,并将这种药物命名为“阿司匹林”。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几种关键酶的活性,发挥了解热、镇痛和抗炎的作用,上市后迅速获得了医生的青睐。
仅仅两年内,关于阿司匹林的研究论文就已大量涌现。那时,人们普遍认为阿司匹林只有消炎和镇痛的作用。直到上世纪50年代,研究发现阿司匹林还能抑制血小板活性,这意味着它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,从而能预防心血管疾病。
时至今日,阿司匹林在医学界依然占据重要地位。1988年,澳大利亚学者发现阿司匹林有助于预防癌症,2007年美国的研究进一步证明,阿司匹林能够降低癌症死亡风险。霍夫曼合成阿司匹林时,或许自己也未曾预见到,这一举动将改变人类的历史。
霍夫曼站在前人的肩膀上,创造了这一伟大的药物,这使得他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。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在他合成阿司匹林后的11天,他又一次改变了世界。
早在1874年,英国化学家就合成出了一种叫做二乙酸吗啡的物质,这是海洛因的前身。研究表明,当这种物质作用于动物时,动物会出现惊恐、流口水、呕吐和心跳紊乱等症状。
1897年,霍夫曼已经合成了阿司匹林。8月21日,霍夫曼在实验中再次合成了一种新药——二乙酰吗啡。该药物的镇痛效果远超普通的吗啡,拜耳公司很快注册了这一药物,并将其命名为“海洛因”。
起初,大家对海洛因寄予厚望,认为它能替代具有成瘾性的吗啡。在进行药物实验后,发现海洛因不会致命,拜耳公司并没有做进一步的临床试验便将其推向市场。最初,海洛因被视为医学的一个重要突破,全世界对此欢欣鼓舞。
医生们发现,海洛因不仅能够有效止咳止痛,还能治疗一些其他疾病。拜耳公司宣传时标榜“不会上瘾的吗啡”,甚至将其作为止咳药物提供给儿童。起初,海洛因的副作用看似无关紧要,主要是昏沉和头晕。
然而,很快,人们发现海洛因具有比吗啡更大的水溶性,并且更容易影响神经中枢,这导致了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。因此,到1910年,许多国家开始禁止海洛因在临床上的使用,1924年,美国也禁止了海洛因的进口和销售。
此时,人们终于明白,海洛因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鸦片。霍夫曼本希望能够合成一种无成瘾性的替代药物,但没想到它最终演变成了毒品。
许多人认为霍夫曼因为一时的失误,发明了海洛因,但同时也创造了改变世界的阿司匹林。可以说,霍夫曼的两种发明都深刻地影响了世界。有些人称霍夫曼“左右手天使与魔鬼”,这一评价引人深思。霍夫曼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呢?
霍夫曼从小就决定投身化学领域,在大学时选择了化学工程专业。进入拜耳公司后,他继续从事化学实验工作。霍夫曼的目标显然是希望通过药物研究改变世界,阿司匹林做到了,海洛因同样做到了。但这一切并非霍夫曼的主观选择,他并未预见到海洛因会成为人们所畏惧的毒品。当初,他只是希望发明一种没有成瘾性的药物,缓解人们的疼痛。
从天使与魔鬼的角度评判霍夫曼,显得有些片面。如果将海洛因的罪责归咎于霍夫曼,那么难道牛顿因发现了力学原理就该为飞机失事负责吗?霍夫曼既不是天使,也不是魔鬼工程配资,他不过是一个专注于化学研究的科学家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